宋代盛行点茶法,点茶所用的器具同样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。在涉及茶具的书中,必定会提到具有代表性的建盏。今日,让我们一探究竟,感受建盏的独特魅力!
细观第一本关于茶具的专著《茶具图赞》,其以独特的笔触赞美了建盏。宋人饮茶不仅注重茶叶本身,对所用茶具亦情有独钟。作为茶文化中与茶关系最为紧密的茶具——茶碗,在建安、宋徽宗等众多知名茶人的著作中被大力推崇。
宋代有关茶具的系统论述共有三本,分别为蔡襄《茶录》、宋徽宗《大观茶论》以及审安老人的《茶具图赞》。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,这三本书因编撰年代与侧重点的不同而导致介绍的茶具有所区别。其中,《茶具图赞》作为专门描写茶具的著作,其内容最为详尽。然而,作为关键道具的茶盏却不可能被忽视。
三本书对茶盏的选择都有详细的介绍,并将建盏视为首选。而《茶具图赞》不仅是现存最早一本关于茶具的专著,同时也是第一本茶具图谱。书中清晰的插图让我们能够了解茶具的材质、样式、功能等,为后人对宋代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巨大便利。
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《茶具图赞》中是如何描述和阐释建盏的。
《茶具图赞》,由审安老人所著,成书于南宋咸淳己已(169)年。书中选取了点茶道中的十二种器具,根据各自的特性和功用,以拟人化手法赋予其姓氏,并配以名、字、号,从而体现出茶具的文化意韵。
例如,陶宝文茶碗:陶宝文,名去越,字自厚,号兔园上客。其中,“姓名‘陶’表明由陶瓷制成,‘宝文’中的‘文’与‘纹’同音,意指器物上优美的花纹。” “去越”意味着非越窑所产,“字厚”则暗示建盏壁体的厚度,加上“兔园上客”的称号,共同揭示了宋代著名的建窑所产兔子毛状的茶碗——兔毫盏。
赞语中提到:“出河滨而无苦窳(yǔ,粗劣),经纬之象,刚柔并济,炳其绷中,虚己待物,不饰外貌,位高秘阁,宜无愧焉。”虽然书中并未直接点明茶碗产地,但通过插图我们可以看出书中的建窑兔毫盏。
再如名、字、号、赞等都是对建窑兔毫盏的赞美。书中给建盏封的官位也相当之高,“姓名‘陶’指茶碗材质为陶瓷。” “宝文”则指的是有兔毫纹的建盏,同时也象征着宋代皇室所建的宝文阁。“去越”暗示唐代陆羽《茶经》中所说的茶盏以越窑青瓷为上。
而“自厚”则意味着建盏胎体的微厚,“兔园上客”暗示蔡襄、宋徽宗等权贵推崇的上等茶盏即建兔毫盏。赞语大意是说:建窑兔毫盏出自河滨,却不粗劣,文理分明,蕴含《易经》中的阴阳之调,大巧若拙,令人倾羡。
《茶具图赞》不仅独特地反映了建盏的重要地位,同时兼具哲思和德行,独具“器以载道”之意。提及建盏在宋代的地位,世人常关注《茶录》与《大观茶论》,而实际上,《茶具图赞》作为一部专门的茶具专著,其对建盏的评述同样掷地有声,值得玩味。
今天,我们便分享到这里。感谢喜爱阅读的朋友的关注与支持!